明十三陵是明朝第三代永樂帝,從南京遷都
到北京前在1409年,選中三面環山、南側
開口面向北京天壽山南麓一帶,建造自己
的陵墓長陵,1314年完工後成為歷代皇帝
長眠之處的巨大陵墓,明朝17位中的13位
皇帝,23位皇后,及30多位妃嬪的墓地都
聚集在此,是歷史上規模最大,建築最
完整的陵墓。
十三陵中明成祖朱棣的長陵,嘉慶帝朱厚熜
的永陵,萬曆帝的定陵,均是生前所建,
規模最大的陵墓,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
動工。
崇禎帝因是亡國之君,沒有正式建陵,
而是以其亡妃的墓穴改建的。
此行我們參觀了「神道」及「定陵」、
「長陵」兩處陵墓,只拍了外面的景色,
定陵地下陵墓有所忌諱,所以沒有拍照。
↑長陵是明朝13個帝陵中最浩大的墓陵,
共興建了18年,是永樂帝朱棣和徐皇后的
陵墓。墓外隨時可參觀,但對外開放的僅
擁有地下宮殿的定陵(萬曆帝),長陵
(永樂帝)、昭陵(隆慶帝)等三處。
↑神帛爐~明朝陵墓祭祀完時在爐內
燒祝經,在古代又稱燒位爐。
↑↓祾恩殿~祭祀用殿堂。
↑地板以金磚鋪設,光鑑照人,
華麗無比。
↑殿堂面積1956平方米,全殿的梁、柱、
椽、斗、拱等皆用整根極為名的金絲楠木
建構,媲美故宮的太和殿,雖歷時500餘
年仍牢固依舊,香氣襲人,為中國最大的
一座楠木殿堂。
註:椽(音船):房屋上面承瓦的圓木。
↑祾恩殿的彩繪天花板殿內共使用60根
不加粉飾的楠木柱。
↑明成祖朱棣,年號永樂是明朝第三代
皇帝,在位22年,統治時期稱為
「永樂盛世」,被後世稱其「永樂大帝」
,可惜多疑好殺,在靖難之役將舊臣舊將
處死,又冤殺大臣或因被迫害自殺身亡,
死後有16妃和數百宮女生殉,遭到後世
詬病。
↑祾恩殿製作模型。
↑定陵明神宗出土金冠~用金絲編成,
重1斤6兩,明神宗遺骸頭上所戴之冠。
↑皮弁(音卞)皇帝降昭、祭祀時戴用。
↑鳳冠。
↑定陵出土首飾。
↑出土瓷器。
↑出土玉器。
↑定陵主樓。
定陵是明朝萬曆帝生前所建,是萬曆帝
朱翊鈞和孝端、孝靖兩位皇后合葬墓。
建於1584~1590年,面積18平方米,有
石橋、碑亭、宮門等,地下宮殿於1957年
打開,是唯一被開發供人參觀的地下宮殿
,出土文物近3千件,定陵建築精巧雄偉,
是中國歷代皇陵之冠。
↑↓定陵入口,現稱為定陵博物館。
明神宗朱翊鈞十歲登基,年號萬曆,明朝第
十三代皇帝,在位48年,是明代在位最長的
皇帝,曾為一代英主,大明王朝的經濟空前
的繁榮,可惜窮奢極欲,橫徵暴斂,背負了
千古罵名,是個爭議頗多的歷史人物。
↑御路石雕。
↑經過一片樹林可達地宮入口,這些樹木
樹齡已有400~500年的古樹。
↑欞星門是兩旁石柱突出屋頂式的牌樓,在
古代建築中的「天門」,象徵王制的尊貴之
門,此門是當時皇帝死後棺木由此抬進來
的門。
↑↓明樓內神宗帝的牌位碑上有「大明」
兩字,並刻有「神宗顯皇帝之陵」,文化
大革命時,紅衛兵曾將整個石碑用油漆
塗成紅色。
↑我們由此隧道門進入地下陵墓參觀。
「隧道門」因城牆外側砌磚有局部塌落而被
發現,是勘察期間最先找到的線索,並在
城內相應位置開挖了第一道探溝,因而發現
了磚隧道及寶城牆內側有隧道門的刻石,
之後才逐步挖掘到「金剛牆」找到了棺槨。
↑定陵城牆外側砌磚有局部塌落,
多年樹木已成長高大茂密。